踏入9 月, 又到了看北極光的季節 (9至3月都是看北極光的好時機)。筆者之前就去了瑞典阿比斯庫 Abikso 看北極光。Abisko 是一個熱門看北極光的地點, 號稱留3日就有80%機會看到北極光, 行落湖就可以, 不用付錢跟團, 當地人話有"blue hole", 在其他地方有雲時Abisko都可能天清。Abisko 設有Aurora Sky Station, 可以搭纜車上山在室內等待北極
光。Abisko Turiststation是Abisko最大的酒店, 能行去Aurora Sky Station, 亦有狗拉雪橇, ice fishing, ice climbing 和 cross country ski 等活動。Abisko最近的機場在Kiruna, 聞名世界的Icehotel就在Kiruna附近。
Abisko Turiststation每日都會張貼當天天氣資訊, 用 www.yr.no 網最準。
我當晚在Abisko見到的北極光 timelapse video (和行程其他亮點):
北極光由最初的淡淡綠光, 慢慢舞動到清晰的綠光躍動, 終於明白點解叫dancing aurora, 真是嘆為觀止。以下照片全程記錄北極光出現過程, 變化情形:
起初肉眼也看不到的北極光。
極光越來越光, 在天上舞動。
眼看著雲飄過來, 直到把極光完全遮蓋。
Today's show is over...
有點可惜, 因為天清的話還能看多一點, 極光最厲害的時候被雲遮蓋了。但換個角度, 能看到已經很幸運, 不枉此行。我覺得天氣較極光值 (Kp) 重要, 已經去北極圈那麼北, 只要天清Kp2也能看到極光, 如果多雲, 極光在雲之上, 全都被遮蓋, Kp 高也沒用, 所以說天氣較重要。我大部份在北極圈的日子見不到北極光都是因為多雲。
實戰現場拍攝過後, 有一點心得, 同時拍攝北極光,星流跡, 縮時timelapse影片。
這樣就不會錯過了北極光, 也能快一步看到, 做好準備。最好有兩部相機, 一部固定位置連拍, 同時拍北極光,星流跡, 縮時影片, 每一張相片本身極光形狀都不同, 只是前景一樣。 另一部相機就拍不同前景的極光相片。
沒極光也能拍星流跡, 不致於毫無收穫。 Abisko湖上拍的星流跡:
我計劃旅程時做了資料搜集, 分析各個看極光熱門地的利弊, 要考慮的因素, 極光資訊, 有興趣可以看 "往那裏看北極光好, 極光小資料"。
我用的器材, 設定:
器材
- 穩定的三腳架
- 能手動對焦和調至對焦無限遠的鏡頭
- 理想是使用單反相機, 因為在連續拍攝的情況下會少點產生因熱力引起的雜訊。如沒有也行
- 鏡頭越廣角越好, 我使用14mm全片幅相機
- +/-快門線 (我用d600內置)
- 足夠電池, 因低溫電池壽命會低點。
- 電筒 (用紅玻璃紙遮蓋,因白光會令瞳孔放大,不利夜觀星空
- 足夠禦寒衣物
- M mode
- 手動對焦,設定在無限遠 (如何對焦無限遠: 找一個遠距離的發光點, 鏡頭對著它,用liveview放大,微調對焦無限遠扭至光源成為一清晰點)
- 鏡頭開至最大光圈再收細一級,最大光圈下,影出來的星往往非圓點。
- 快門視乎現場極光亮度, 光的話8秒已可, 暗要15-25秒。要自己現場試。快快門極光動態明顯,適合快速移動,極光慢的加長曝光時間極光會模糊化一點,如極光不明顯要加長曝光時間
- ISO應單反本身的能力和現場光亮度而定, 光的話800-2000已可
- White Balance 白平衡用光管光鎢絲燈 (冷色調)
- 關閉雜訊消去功能 (因去雜訊要時間。由其曝光時間長去訊時間就會長,減少拍攝時間,如拍timelapse video更不可開雜訊消去功能)
- 關D-Lighting, 防手震, Long exposure NR
- 大約每隔3秒拍一張照, 如曝光時間長要隔久一點, 如果不是連拍拍了一會兒會自動停止。
縮時影片如 frame rate 30 (1秒播30張相), frame rate 越大, 影片越快, frame rate 越慢 (例如 10), 影片會窒, 要試。100幅相, frame rate 30, 影片就長3.33秒。
的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aLandSkyWorldTravel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